发布日期:2024-06-26 11:18:41 浏览次数:38次
聚合硫酸铁(简称PFS)与聚合氯化铝(简称PAC)在水处理中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1. 化学成分与结构:聚合硫酸铁主要成分是铁盐的聚合物,化学式为[Fe2(OH)n(SO4)3-n/2]m,其中n<2;而聚合氯化铝则是铝盐的聚合物,化学式为[Al2(OH)nCl6-n]m,其中n为1-5,m为10^3-10^6之间。
2. 适用pH范围:聚合硫酸铁的适用pH范围较宽,为4-11,相比之下聚合氯化铝的适用pH范围较窄,为5-8。这意味着PFS在更多样的水质条件下都能保持较好的处理效果。
3. 絮凝效果:PFS形成的絮体通常比PAC的大,沉降速度快,且在低温条件下除浊效果更好,对COD(化学需氧量)、BOD(生化需氧量)及水体色度的去除效果优于PAC。PFS能有效去除水中的磷,且在处理含铁、锰等重金属离子的水体时表现更优。
4. 成本与用量:在达到相同处理效果的前提下,聚合硫酸铁的投加量约为聚合氯化铝的50%,因此处理成本更低,且处理后产生的污泥量少,过滤性好,进一步降低了污泥处理成本。
5. 环境影响:由于聚合硫酸铁的碱化度低,使用过程中对水体碱度的影响较小,相比之下,聚合氯化铝使用时可能需要更多的碱度调节。此外,PFS残留的铁离子较铝离子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。
6. 耐温性:聚合硫酸铁在低温条件下仍能保持较好的絮凝效果,而聚合氯化铝的絮凝效果受温度影响较大,低温时絮凝速度减慢,效果减弱。
综上所述,聚合硫酸铁和聚合氯化铝虽然同为水处理絮凝剂,但各自具有独特的优势和适用场景。选择时需根据具体水质条件、处理目标及成本预算等因素综合考虑。